世界通讯!新能源物流|2030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将超过100亿美元,电池企业争相布局动力船舶

2023-04-13 19:08:44    来源:中关村金融投资创新促进会

2021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规模为55 亿美元,预计在预测期内将以11.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 年,电动船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5亿美元。电动船经常用于收集、检查和控制做出关键决策所需的数据。据分析师称,全球电动船舶市场将从众多知名制造商之间不断加强的合作中获得动力。例如,七家日本公司创建了一个名为e5 的联盟,将有助于在未来两年内开发全电动零排放船舶并商业化。

自2015年以来,挪威运行了世界上第一艘定期服务的电动船。引入燃油动力船后,对电动船的需求减少;然而,由于政府更加重视创新,电动船的使用率正在上升。

电动船舶旨在消耗更少的燃料并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研究,海事部门每年排放9.5 亿吨二氧化碳,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 至4%。排放到环境中的所有氮氧化物中有20% 到 40%来自航运。


【资料图】

电动船舶市场——增长因素

全球电动船舶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在未来几年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为了减少碳足迹和燃料浪费,对电力驱动的船舶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造船商越来越关注减少船舶推进系统产生的噪音,预计这将支持市场增长。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2017年美国超过 29%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归因于交通运输(EPA)。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部门。船舶燃烧化石燃料是与运输相关的主要排放源。重点行业企业正在强强联手,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收购其他电动船舶企业,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行业参与者也将精力集中在推进自动化技术上,如西门子和ABB。

电动船舶市场——趋势

船舶电动化市场特点

1)封闭行业;

2)周期性强;

3)电动化初期。

国际海事组织(IM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都是致力于保护环境免受船舶排放物影响的监管机构和政府组织。全球海洋和环境监管机构对全球海上交通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感到担忧。根据欧洲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委员会的数据,海上运输每年释放8 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 左右。

此外,将柴油发动机与发电机相结合可提高船舶的整体效率,尤其是在高负载条件下。这种布置比航海船上使用的传统内燃机(柴油发动机)消耗更少的汽油。此外,包括物流、运输和商业在内的各种终端客户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服务提供商降低运营成本,包括大量人员和汽油的使用。

电动船舶市场——区域分析

欧洲在2019 年占据了相当大的电动船舶市场份额,预计将在2021 年至 2031年间显著增长。由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德国已成为欧洲电动船舶市场扩张的重要贡献者和参与者。此外,由于在该地区的海洋旅游、水上探险和钓鱼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休闲船和电动娱乐设施,该地区预计市场将会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和日本的海洋环境监管不断发展,例如全球限硫令对船舶的绿色化推动,预计亚太地区的电动船舶市场将显著增长。在北美,美国海军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全电动船只。

电动船舶市场——国内电池企业争相布局动力船舶

电动船舶是指电池等方式产生电力推进的船只,具有零污染、低噪音、安全等优点。目前,电动船舶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如沿江沿海城市旅游观光、内河货运等。 ​ 新能源双体帆船,就搭载了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据介绍,该船电池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创新航全新打造,具有“高功率、长续航、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充分适配船艇各方面性能需求;最高可选装4块电池并联,总容量188.41kWh,航程可达100海里。 此外,鹏辉能源2020年10月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欣旺达全资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2021年4月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今年2月9日上午,楚能新能源船用磷酸铁锂电池型式认可证书颁证仪式在武汉江夏基地举行,中国船级社相关领导共同为其颁发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从安全性、成本、寿命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磷酸铁锂电池是现阶段船舶用动力电池的最优选择。

▶ 产业结构梳理:

▶动力电池在船舶的应用方式:

Ⅰ. 电池动力:纯电方式

Ⅱ. 混合动力:氢电混合

Ⅲ. 混合动力:油电混合

船舶行业的电动化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此前发布的《2015—2024全球电动船舶、小型潜艇及自动水下船舶的市场报告》提到,到2024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的规模将达到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1.82亿元)。 ​ 国内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则显示,2021年国内电动船舶的产量已经超过100艘,带动电动船舶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73.2MWh,同比增长129.1%。其预计在原有船舶电动化改造以及新造电动船舶的带动下,中国电动船舶的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367.5亿元,进而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在2026年将达到11.2GWh。 而为了推进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及加快电动船舶的研发推广,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了多个文件。 为了实现“到2030年,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积极稳妥发展LNG动力船舶、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 202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提出,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加快近海及内江内河电动船舶研发和推广应用。 同年,福建省财政厅等印发《2022年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对该省电动船舶电池动力推进系统生产企业拓展市场,按交付电池动力推进系统价格的20%给予补助(不含配套省内船企),单套设备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对电动船舶制造企业,在电动船舶交付且运行一定里程后,按交付船舶(含新建和改造)电池动力推进系统价格的40%给予补助,其中省级首批次示范项目按60%给予补助,单船补助不超过1500万元。 可以预见,未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动力电池在电动船舶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