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亩荒野农场:年轻人在这过乡村生态生活,女性占了9成 环球关注
江苏200亩荒野农场:女性占9成,一起过低消费生活
2015年初,
江苏沿海平原200亩的荒野上,
(相关资料图)
迎来了崔崔一家人。
9年间,他们带领一群人
一起造房子、做农耕、养动物…
打造一个共居的生态社区,
来这儿的90%都是女性。
15亩地的自然建筑实验区内,
有土团房、土袋房、螺旋顶圆屋……
在野生大水塘上泛舟,
去羊舍喂羊、密林间喂鹅、土路上遛马,
他们践行朴门永续的理念,
过低消费、低技术、可持续的生活,
来这儿的年轻人,泥土满身,由衷快乐。
3月中旬,一条探访了"原宿"农场。
春天还没到好时候。一场雨后,农场有些湿冷。穿过泥泞的小路,我们很快见到了崔崔本人。
她刚从小镇上回来,穿着一身旧衣裳,短发,比寸头稍长一点。不久前,她和两个姑娘相约剃了光头,"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想剃了。"
创建"原宿"之前,她在城市里,过主流的生活,人生目标是挣钱买房、换房、换车。很忙碌,也感受不到太多快乐。一直想回到土地上,但周围没有人支持,都劝说她:"这件事,等到退休再做吧。"
2014年,女儿12岁,有一次她说,"你想做就去做,不要等到退休。"
崔崔被这句话触动,便和丈夫老吴一起,开始寻找土地。要兼顾女儿上学,照顾快要90岁的父母,他们不能离得太远,找了几轮,被江苏沿海平原上200亩的荒野迷住。
那时,一望无际的野生大水塘里,长满了菱角。"这片水很野",他们一眼就看中了,租期14年。
200亩,换算是130000m²左右的土地,对一家三口来说,体量太大。一开始崔崔就知道,以后一定是一群人在这里生活。
那时还没有生态社区的概念,他们买来20多万棵树苗,停止对土地的过分干预,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第二年春天,苜蓿、野生赤小豆、野黄豆、马齿苋、野芹菜……数不清的野生物种,慢慢都重新长出来。
陆续几年,农场迎来了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工作坊学员,有前体制内教师、设计师、建筑系学生、艺术系留学生。自2020年,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位长居的新村民。
早期,来农场的9成都是女性,从去年开始,男性比例才开始多一点。这些男性基本都有一些共性:温和、对女性友好,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阴性能量更强烈一些。
在这个非服务性的农场社区里,他们像家人一样相处。充分地融合,也尊重彼此的界限。时间最长的一位姑娘,曾返回上海工作半年,又回来农场,一呆就是5年。
这个故事,无关于一个财富自由的家庭,如何返回乡村,度过一段风花雪月。而是泥土满身,召唤一群人来看星辰,造房子,种地,过生活。
以下是崔崔的自述。
之前,我跟老吴从事室内装修行业,受空间所局限,无法施展拳脚。老是敲墙、砸墙,其实也是一种破坏,会制造大量的垃圾。
来到这里后,第一件事就是想造房子,做一些实验性的"自然建筑"。在工业化出现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应该都属于自然建筑。和城市里的钢筋水泥不同,它使用木头、石头、稻草、泥土等等。
建造者的心也很重要。一个人的内在不通畅,心是拧巴的,做出来的自然建筑,一定无法给他带来滋养。
2015年,我们造了第一个土团房,以工作坊的形式,建了两年,修修补补又一年,第三年才开始使用。土团,是由水、稻草或者纤维以及粘土,通过脚踩、手捏混合而成。就像做面包一样,一团一团地堆上去,它是墙体承重结构,没有框架,所以做的过程会比较慢。
土团房的好处,是可以做很多异形,也有人把它形容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房子",完全是手作的作品。
土团房的设计有点像蜗牛,也有点类似于子宫。很多人走进去,会有一种被包裹起来的安全感。
建造时,参与人数还蛮多的,有将近100人。用现代的语境,它是一室一厅,里面做了一个土地板,我们都是光脚走进去,围在一起喝茶聊天。沿着墙壁,还做了一条环形的土沙发,加上火箭炉,用于冬日取暖。
2016年,我们开始造土袋房。格局上,其实是三个圆,好比一个米老鼠的头,两个小圆是两个卧室,中间的大圆是会客厅,隔了小两层,做了一个小阁楼。
土袋房的造价更低廉,只要有土的地方就可以做。是用生土,直接灌到袋子里,把它夯实,再加上带刺的铁丝,一层层叠加上去,因为本地土比较沙,我们又加了5%的水泥。
起初,我们对自然建筑的理解,还有些浮于表面。譬如,国外的土团房多用粘土和稻草,我们本地没有这两种原料,就耗费不少人力和运输成本,千里迢迢去买回来。后来,改用本地土和麻绳厂的边角麻丝,代替稻草,出奇的好用。
慢慢地,我们也在探索,本地有没有传统的建造方式,能运用到我们的建造中来?请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教给我们50年前的建造技术"推把子(注:以芦苇为建造材料)",来造螺旋顶圆屋的墙。
农场有60亩的野生水塘,成片广袤的芦苇地,我们就地取材,把芦苇砍下来,每隔二三十公分绑一圈,把它排在墙壁中间,是纯天然的空心隔音材料。
陆续几年,我们还建造了户外厨房和田野餐厅,很多都是用二手材料。每年,都会有跟泥土相关的工作坊,志愿者、学员们一起,完成了所有的建造。
我的印象里,现在武汉来的人明显多了。有一次,一个姑娘来捏土团,她和我说,"双手插到泥里面,脑子里什么都不想,觉得一下子被疗愈了。"
所以,在原宿,建造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是想让大家放下来,慢一点,缓解城市里的压力与焦虑,建造的技术只是顺带的收获。
在农场,除了100多亩的树林子,每年都要维护,农耕主要是5亩地的水稻,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除草剂,粮食存储,也不使用药熏防虫,一切遵循自然农法。
几片小小的菜园,供于我们日常饮食,在有剩余的情况下,也会对外分享。春耕时,种青菜、红苋菜、土豆,还有老品种的茄子、番茄,各种瓜类豆类;秋天,种芹菜、芫荽、茼蒿、菠菜、油麦菜、红青白萝卜等等。
从2014年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老种子,先是自己耕种留种,后来开始在线上分享给更多的人,春天会集中分享多一点。秋播时,也会再分享一次,已经成为我们每年固定的文化。
农场有一个水系统,厨房、洗漱区的中水,都会被收集起来,一部分流到小沟渠里,经过沉淀净化后用于灌溉,一部分经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处理,再回到大水塘。
夏天的降温设施是水空调,这里的地下水非常丰富,我们将地下水抽上来,经过冷凝,能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度左右,再排回水塘,实现循环利用。
在农场,90%以上的东西,都是被循环使用的,垃圾只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所有厨余,我们都会分类,优先喂小猫、小狗,其次是喂鸡、喂鸭、喂羊、喂马。包括使用旱厕,覆盖的便便,会直接拿来堆肥,经一段时间发酵后再回到土地。
我们遵循朴门永续的理念,低消费、低技术,对环境友好,提倡"小而美",过可持续的生活。事实上,很多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是这样生活的。
当然,主流传播给大众的乡村生活,总是非常美好的。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真实的传递,尤其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走上返回乡村的道路上。真正落地到乡村之后,你会发现,有风花雪月,也有很多艰辛与不堪。
这些年,美好,确实时时刻刻在发生。清早,眼睛还没睁开,就听见外面的鸟儿在叫。一打开门,猫狗都会扑上来。我们在地里干活,让身体劳作,全身都很舒畅。从地里摘个萝卜,直接擦一擦就吃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诚的交往,也弥足珍贵。
这些美好的背面,也要付出身体的艰辛。我们做一顿饭,要从捡柴火开始,相比在城市里,拿手机app点一下,饭就送过来,还是不太方便。
冬天想睡懒觉,但不得不起来,因为要去喂鹅、喂羊。明天要下雨,地里的东西,不管多晚都得收完,以前在城市里,从未有过对天气如此密切的关注。大自然所有的变化,如今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之前在城市里,我的生活能力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我中午做了一顿饭,晚上就做不动了。生活几乎是被消费建构起来的。
后来才意识到,商业化的进程,已经无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很多人感到焦虑?因为我们活得越来越像机器人了。
解除现代性的焦虑,在我看来,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回到土地上,回到大自然中。但对土地,我也没有急功近利,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种植大户,亩产达到多少多少。颗粒无收,我一样接纳与喜悦,因为土地是与生命相关的。
▲
水净化系统实践 2019年
在地理条件上,我们周边没有什么人文环境,像云南大理,志同道合的人们,会形成独立的小圈子,我们比较孤立无缘。亲朋好友、村邻,都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很多人回归乡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很美的私人空间。对此,我们没有太多执念。城市生活里,漂亮舒适的家已经体验过了。
这片土地有200亩,最开始拿到它,模模糊糊就有一个想法,未来一定是一群人共享这块土地,一起生活。
▲
枯木堆肥实践 2019年
▲
伯克利堆肥实践 2016年
一开始,我们就开放了志愿者项目。但在第一年,过来的志愿者还挺消耗我们的。后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能量,设置了相对的门槛,要来农场,需要填很长的申请表。
我回想了一下,大多数过来的志愿者,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包括文科类的硕士、博士,还有教育工作者、乡建工作者等等。
无论什么样的身份、学历,都是从扫地、擦桌子、做饭、垃圾分类,包括处理旱厕--依据每天的值日表--这些小事情开始。认真地做简单的小事情,人也会得到疗愈。
之前,我也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看不起很多小事情。一个人如果整天在忙着做家务,擦地、做饭,无论男女,我会把他定性为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来了农场之后,彻底改观了。
一些乡村生活的技能,无论是建造,还是种植,包括朴门永续的理念,都是我们自己先去践行,再分享给更多人,教育已经融合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些年,关于"朴门永续"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追捧。有些地方,会特别强调技术的层面,甚至给它贴上标签、奉上神坛。
本质上,我认为朴门永续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一切跟生活相关的东西,它都应该是低技术的,因为它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如果让普通人无法企及,就失去地气了。
▲
原宿首期女性工作坊
2018年,我们发起了首期女性工作坊,全程由女性主导及参与,营造一个温暖,放松,包容,疗愈的场域。
一位拥有独立事业和二孩的妈妈,来了之后大部分闲暇时间在睡觉。她说到这儿,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身体有多么疲惫,生活中巨大的责任与惯性,让她忘记了身体的需求,也忘记了自己。未来,我们也想系统地做些事情,来治愈更多的女性。
日常的生活,我们有长期实践后形成的公约。平时可以亲密无间,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底线在哪里,这也保证了一群人长期和谐、和平的共处。
9年间,来来去去超过1000人,有一些人告诉我,原宿已经成为他们的精神庇护所。他们人不在这儿,但会觉得,"如果我累了,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随时可以回去。"
到目前为止,过来的还是年轻人偏多。很多人可能要到中年,在社会上打拼之后,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才会猛然醒悟:"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性?"
大的时代背景,让很多年轻人的觉醒提早了,甚至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来到乡村,也是给他们一个学习、实践和思考的间隙,人生需要很多这样的间隙。
我不认为,你换一种生活方式,就会失去主流生活里的一切。它和传统社会不是断裂,更不是对立的。
大家讲到乡村的可持续,就只想到经济的可持续,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可持续、情感的可持续,包括社会关系的可持续,这是我们现代人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想尝试回答的问题。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 环球快报:三星电子明年将为开发者推出XR设备 特别工作组正在研发
- 世界速讯:汉嘉设计:近期公司作为联合体成员之一中标了钱潮嘉苑共有产权房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工程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项目工程总承包(EPC)
- 重庆布局实施167个市级重大制造业项目 前7月投资进度71.6%
- 券商第一梯队海通证券遭遇多事之秋:业绩与规模“双降”
- 纸浆期货是否有效对冲废黄板纸现货价格波动风险?
- 理文、山鹰发布停机函 包装纸市场涨价100-200元/吨
- 全部合格!广东珠海抽查5批次油墨产品
- 浆系纸种再掀新一轮提价 涨幅达200-1500元/吨
- 保定满城区开展纸制品行业专项检查 规范纸制品企业生产
- 2022年3月14日全国各地区纸厂废纸价格信息
- 包装材料、人工费等成本上升 台湾生活用纸涨价
- 上周木浆系纸品价格均有提涨 箱板纸价小幅下跌
- 景兴纸业2021年营收同比增27.70% 净利同比增41.51%
- 1-2月全国快递业务收入1574.3亿 同比增长13.8%
- 原料成本压力持续上升 浙江多家包装厂产品价格上涨3%
- 3月7日-13日生活用纸主要区域市场周度价格情况
- 安徽出台“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 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 日本卫生纸、纸尿裤提价超10%
- 新加坡超市将对塑料袋收费 至少5分新币/个
- 电子商务兴起 印度纸类包装行业发展趋势
- 2022年1-2月芬兰木材交易同比下滑20%
- 山东造纸行业深入实施“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
- 包装原料价格波动再成热点 揭秘2021造纸上市企业业绩
- 国家统计局: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
- 2022年3月18日各地区各大纸厂废纸价格信息
- 江苏开展精准造林绿化 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
- 正隆纸业员工返岗率超95% 预计今年营收同比增10%
- 芬林芬宝劳马新锯材厂将启用自动装载生产线
- 山东一小镇发展纸箱包装生产企业近百家 年产值11亿元
- 打破性别“玻璃天花板” 95岁女院士是“她力量”最佳代言
- 河北辛集市暂停举办体育活动 关闭景区文娱场所
- 红色文物·党史故事 “推出胜利”的小推车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闭馆
- 核酸采样:一位“点长”的50小时冲刺
- 跑道结冰 哈尔滨机场关闭至9日12时
- 北京地铁全面开启车内加热装置
- 黑河市多举措保障疫情期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稳定
- 北京丰台海淀两处管控区域解封 社区工作者收到“暖心礼物”
- 吉林四平一旅游项目违占耕地两千多亩 投资达10亿元
- 湖南双峰27名非法滞留缅北人员被惩戒:小孩回原籍入学
- 江西新增本土“1+6” 上饶增一中风险地区
- 江西上饶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实行封闭管理措施
- 快递旺季遭遇雨雪天气 国家邮政局呼吁理解快递小哥
- 高压、孤独,胆大、心细:手执焊枪的水下“蛙人”
- 掏粪掏了36年,他还在琢磨“新门道”
-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额济纳旗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76例
- 坚守在海拔4300多米的“天路保健医生”
- 38年后,他终于知道了家在哪儿……
- 受降雪影响 辽宁鞍山一农贸市场发生坍塌
- 中国舞蹈家协会顶尖教师巡回课堂(重庆站)举办
-
边城战“疫”:夜晚七点的暂停键
11月4日晚上7点,是中俄边境城市黑河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抗疫时刻。 如果在这一刻按下时间的暂停键...
-
风雪高原战“疫”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
大风7级,大雪纷扬,最高气温只有-5℃! 这是青海省西宁市开启全城全员首轮核酸检测的天气。 ...
-
拟音师:“雕刻”声音的人【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 拟音师:“雕刻”声音的人 闭上眼,90后赵洪泽有时甚至可以通过走路的声音,来判...
-
“双减”之后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
聚焦 “双减”之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 近日,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
探索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大数据画像能为贫困生成长带来什么 今年9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
“大漠明珠”驶上发展快车道 塔里木盆地做足生态大文章
塔里木盆地做足生态大文章 “大漠明珠”驶上发展快车道 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角到西南角,和田...
-
职校生可报考事业单位 搬走职业教育的一块绊脚石
职校生可报考事业单位 搬走职业教育的一块绊脚石 “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可以报考事业单位了。”...
-
打算“双十一”买买买的姐妹 看完这篇再“剁手”
打算“双十一”买买买的姐妹 看完这篇再“剁手” 女性对于保养的热衷超乎想象,不少人只要是听...
-
完美“飞天”仰仗全宇宙最酷飞船试驾员
完美“飞天”仰仗全宇宙最酷飞船试驾员 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开展神舟十三号航天...
-
冠状病毒中损伤血管的蛋白首次确定
冠状病毒中损伤血管的蛋白首次确定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刘霞)不少...
-
新电池结构让飞行汽车成为可能 相关技术将亮相北京冬奥
新电池结构让飞行汽车成为可能 相关技术将亮相北京冬奥会 科技冬奥进行时 搭载全气候电池...
-
H5N8病毒肆虐全球,我国家禽为何“独善其身”
H5N8病毒肆虐全球,我国家禽为何“独善其身” 科技日报哈尔滨11月7日电 (记者李丽云)记者11月7...
-
重庆奉节一民警因公殉职 年仅28岁
中新网重庆11月9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9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奉节县公安局民警袁华押解一...
-
哈尔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
中新网哈尔滨11月9日电 (记者 刘锡菊)9日,哈尔滨市卫健委发布哈尔滨市11月8日0-24时疫情通报:11...
-
成都本地累计在管密接2757人、次密9097人
(抗击新冠肺炎)成都本地累计在管密接2757人、次密9097人 中新网成都11月9日电 (记者 贺劭清 ...
-
成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例 出现1传13特殊案例
(抗击新冠肺炎)成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例 出现1传13特殊案例 中新社成都11月9日电 (记者 贺劭...
-
呼和浩特一学校宿管员扇打学生致双耳鼓膜穿孔 分管校长被免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9日电 (记者 张林虎)9日,针对“宿管员扇打学生致其双耳鼓膜穿孔”一事,呼和...
-
郑州通报8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消息,11月8日0至24时,郑州市新增阳性感染者3例,均为...
-
新疆阿克苏果农:我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甜
中新社新疆阿克苏11月9日电 题:新疆阿克苏果农:我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甜 作者 苟继鹏 “我...
-
河北辛集开展大规模消毒消杀工作
今天(9日)上午,河北省辛集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辛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辛彦卜介绍,新冠...
-
河北辛集新增本土确诊11例 已转运定点医院诊治
今天(9日)上午,河北省辛集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辛集市副市长刘士民介绍,2021年11月8日0时至...
-
石家庄深泽县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11月9日,石家庄市召开第1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石家庄市深泽县县长郝英鹏...
-
海口市1例治愈后的境外输入病例复阳 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医学观察
中新网海口11月8日电 (记者 张茜翼)海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8日通报称,11...
-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四川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7日0-24时,四川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例(...
-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
中新网哈尔滨11月8日电 (程岩 记者 史轶夫)黑龙江省卫健委8日发布消息,7日0-24时,黑龙江省黑河...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河南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11月7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郑州...
-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8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河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
-
寒潮持续发威!南方气温纷纷触底 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寒潮继续南下,持续发威,南方大部最高气温将纷纷触底。强降雪中心将...
-
雪后寒!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上下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北京晴天回归,但在风寒效应下,“冷”仍然是天气的主题。气温方面,今...
-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
-
寒潮继续影响华东华南等地 东北地区等地有强降雪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寒潮影响,预计11月8日08时至9日08时,黄淮东部、江淮东...
-
辽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辽宁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7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20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寒潮影响“加码”:吉林力保电力供应 停课停运范围加大
中新网长春11月9日电 (记者 郭佳 张瑶)连日来,一轮寒潮引发的强降雪席卷中国北方。位于东北地区...
-
常州连续一周无新增病例 10日全市各类学校将错峰复学
中新网常州11月9日电 (记者 唐娟)11月9日,常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学校防控组对外发布,自11月10起,...
-
哈尔滨机场开放恢复运行 计划航班45架次
中新网哈尔滨11月9日电 (仇建 记者 史轶夫)9日12时22分,随着哈尔滨经阜阳飞往三亚的FU6685航班...
-
山西警方抓获6名“摸金校尉” 缴获“虎枕”等大量文物
中新网长治11月9日电 (记者 李庭耀)记者9日从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上党分局获悉,上党警方侦破系列...
-
西藏基层第一书记话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中新网日喀则11月9日电(记者 赵朗)近日,由西藏自治区网信办主办的第一书记话小康活动先后走进山南...
-
内蒙古通辽:强降雪致8个旗县区受灾
中新网通辽11月9日电 (记者 张林虎)9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自11月5日起,...
-
成都金堂:医护人取消婚礼坚守岗位 手捧花被送到了战“疫”一线
中新网成都11月9日电 (邹立杨)连日来,华西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医学科的主检验师易维佳都在...
-
江西铅山新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抗击新冠肺炎)江西铅山新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中新网南昌11月9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
-
辽宁大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即日起暂缓入校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
-
2021年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涉及多家印刷包装企业
3月1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 及一般报告单...
-
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北京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11月7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
-
河北石家庄深泽县7日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为8岁男童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石家庄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石家庄深泽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
-
高速封闭、机场关闭、学校停课 辽宁多部门发应急预案应对极端天气
中新网沈阳11月8日电 (李晛 王景巍)7日在寒潮影响下,东北地区局地降大雪。辽宁省气象部门当日连...
-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云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7日0—24时,云南省新增确诊病例9例,其中境外输入...
-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孩子明年要参加中考,成绩一直提不上去,送他读职高,也是一种选择...
-
参与和见证中国水电发展
参与和见证中国水电发展 余吉安的童年是在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的沙捞越州古晋市度过的。家门口的...
-
中国航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
中国航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科技名家笔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
-
8日起 江西铅山县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记者从江西省铅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为了充分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现定于1...
X 关闭
X 关闭
